明确培养方向,探索因材施教,加强跟踪调查。为改变重录取、轻培养的现象,学校为各类考生都划定了相应的录取专业范围,以明确培养方向,确保录取和培养的衔接。同时,积极制定专门方案,探索对自主选拔录取学生因材施教的工作思路,加大特色培养力度,努力培养出社会中坚和行业精英。此外,学校还将着力加强对自主选拔录取学生入学后发展情况的跟踪调研,从在校表现、学业成绩、升学就业等方面综合分析,不断推动自主选拔录取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构建“教授选才”模式选拔学科特长学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自主选拔录取是统一高考选拔人才的重要补充,旨在发现和选拔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的优秀学生。学校在试点工作实践中,紧紧围绕“选什么人”和“怎样选人”的问题,积极探索构建“教授选才”模式,选拔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学生。
明确试点改革宗旨,着力选拔学科特长学生。学校结合本身办学思想和特色,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宗旨,即自主选拔具有浓厚学科兴趣、学科特长和发展潜质的优秀学生,着力优化“自主选拔模式”。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是地球科学和地质工程类专业,学科的实践性特色和地质工作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敢于吃苦的精神、热爱自然的情怀、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选什么人”的问题上,按照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要求,把自主选拔的选才目标定位在“热爱地质事业,不怕吃苦,崇尚实践,视野开阔的优秀学生”;在考查内容上侧重在考生对专业的理解和专业兴趣,以及初步显示的学科特长。同时,为了突出优势特色学科专业,自主选拔录取合格证发放的数量向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倾斜。报名时要求考生选择明确的报考专业,针对报考专业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同时还需要有对应学科中学任课教师的推荐信和个人自荐报告,详细介绍自身成长经历、个人对于所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自身对于学习该专业的优势及取得的初步成果以及进入大学的努力方向等。
凸显教师选才作用,构建“教授选才”模式。“教授选才”,突出教授在学校人才选拔与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教授参与学校人才选拔培养的积极性,发挥教授对学生考核、评价的专业优势,发现和选拔适合特定专业学习的优秀学生,同时促使考生及早了解学校和学科专业,切实将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报名资格由教授审查确定。由各学科专业的3名教授组成资格审查小组,通过查阅考生高中任课教师的推荐信、个人自荐报告以及其他证明材料,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初步确定考生是否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可否参加初试;二是初试命题工作由教授承担。由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教授组成命题小组,结合学校主要学科专业的特点,着重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快速变化世界的反应能力;三是面试评分工作由教授担纲。以考生自主选择的专业为依据,以专业所对应学院、学科为单位进行分组面试,每位学生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2013年,组成12个大类28个面试小组,每个面试组由5至8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其中教授职称的专业教师不少于面试评委的三分之一,参与教师达160余人。四是考核目标、内容及评分标准由教授制定。学校只制定总体的选才规格、面试流程和评分框架,具体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由各学科专业面试评委组结合本学科特点自行讨论确定。五是合格学生名单由教授确定。学校自主选拔入围名单依据面试组各教授评分均值从高到低确定,对于入围考生,高考成绩达到第一批本科控制线,学校将录取其到面试相关专业学习。
营造良好选才氛围,以公开促进公平公正。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选才氛围,充分信赖并依靠教授独立选才,同时强化招考的程序管理。学校自主选拔工作采取由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学校招生办公室牵头实施,学校教务处全程参与,纪检监察处全程监督。招生简章制定和合格线划定等重大事项,均由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讨论确定;考试环节采取招考分离,学校教务处负责出题、印卷,招生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和录取;面试考核每组除5名以上学科专家组成评委进行集中评议、独立评分外,还为每个评委组安排一名面试秘书,详细记录面试过程;评委组与考生组之间的对应采取临时抽签确定,考生的面试顺序也采取考生报到后现场抽签确定。对于可降至批次线下录取的考生,学校要求面试组给出明确的书面推荐意见,且由全体评委签名确认,招生办公室将推荐表连同教授签名原样通过网络向社会公示。同时,学校还通过招生网、中学等渠道及时主动公布报名条件、选拔办法和选拔结果等信息,促进招考公开、公平、公正。
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探索“双特生”选拔培养新机制
四川大学
2010年学校首次提出招收在某一学科领域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殊专长、潜质,或者在某一学科领域开始崭露头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或者对一些冷僻、人才稀缺的学科领域有一定程度的深入了解、有一定独到见解的“奇才”、“偏才”和“怪才”,即“双特生”的特殊人才选拔模式。从实践看,“双特生”选拔与培养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尝试,有利于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不同类型学生的多层次、多样化学习需求,有利于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成长。
科学化的选拔程序。学校积极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培养目标和要求的选拔考核模式,针对不同特长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通过与考生交流后确定,着重考核学生的潜质、特长和真才实学,从测试内容和程序设计上减轻学生备考负担,形成了完善科学的选拔程序。
个性化的现场考核。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专家遴选,根据报名学生的兴趣特长,从相关学科领域遴选5名专家组成各学科专家组,专家名单及分组考核测试当天确定;二是个性化笔试,即专家与考生交流后,根据考生情况为考生确定笔试试题,考生按专家要求在指定地点时间内完成笔试,考生答题完毕交卷,专家当场评分;三是深度面试,由专家组对考生进行深度面试,重点考核学生在擅长领域具有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所能展现的潜质、积累的相关学科知识、目前学习或研究状况、已获取的优秀成绩,以及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目标或个人志向等。
专业化的综合评价。学校形成了完善的“双特生培养计划”评价指标体系,现场考核结束后,专家组根据《四川大学自主招生“双特生培养计划”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为每一位考生评分并给出专家组意见及分级认定意见。其中,专家个人评定由每位专家对考生的特长、潜质、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考察和判断,当场独立评分,并出具该专家对学生兴趣特长、学术潜质的个人认定意见,由专家亲笔签字确认,留档备查。专家集体评议,参照各位专家对学生的评分和意见,对学生的学科特长相关领域的学术成绩和学术潜质等进行集体研讨、评议,由秘书记录并整理专家集体讨论发言要点,最后由专家组主持人执笔,出具学生学术潜质和特色特长等的评审意见(入选与否)和分级认定意见,全体专家签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