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能”并重选拔创新优秀人才
南开大学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南开倡导的“公能”素质教育和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我们深入推进自主选拔录取改革,今年独立实施了具有南开特色的“公能英才选拔计划”,将“公能”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到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着力考察学生学科特长及创新潜质。
提倡“公能”理念,明晰选拔定位。陶铸爱国爱群之公德、塑造服务社会之能力,是百年南开教育传统的精髓。2012年初学校颁布《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2011-2015)》,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为理念遵循,明确提出实施“公能”素质教育是南开办学的基本战略,要贯穿学生选拔培养的全过程。自主选拔录取工作是实施“公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公能英才选拔计划”把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作为基本原则,旨在选拔培养有为“公”之志向、奉“公”之操守、大“公”之襟怀和“能”学习、“能”吃苦、“能”合作的优秀创新人才。今年,南开大学把自主选拔录取对象由“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调整为“认同南开‘公能’素质教育理念,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在报名材料中,学生除了要提交能够证明其具有学科特长的材料外,特别要求学生提交“公能”陈述表。该表包含学生个人成长经历、自我评价、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及未来规划等,学生要如实填写此表所有内容并签署诚信承诺书。在初审过程中,“公能”陈述表被作为对考生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在面试环节中,面试考官就该表中的学生陈述内容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改进考试内容与程序,完善评价体系。今年,学校自主选拔考试缩短笔试时间。笔试科目调整为一门必测科目和一门选测科目,考试时间调整为半天。在此基础上,南开注重从三个方面完善评价体系。一是重视考试命题环节。相关学科集中了富有经验的专家教师就命题的指导原则和知识考核点进行研讨,明确了在考试内容上要强化问题的综合性,考查学生抓住切入点分解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排除干扰的能力;采取准开卷的方式,即给出公式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分析综合和正确运用公式分析和阐述结论的能力;通过准实验题考查学生设计论证实验、预测分析结果的能力。在理科测试中注重考查表达,在文科测试中注重考查逻辑。采取这样的措施,一方面是要切实选拔适合南开培养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期望促进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二是增加附加题考核。在必测科目中,学校专门增加了开放性的附加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方式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部分内容,面试考官在面试过程中要根据学生附加题的答题情况与学生进行再深入的探讨。三是提高面试比重和质量。今年,学校自主选拔录取面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由去年的20%增加到今年的40%,面试考官增加到5名,同时延长了面试的时间。为充分了解学生的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学校要求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的面试官要与每名学生就“公能陈述表”及答题中未能展开的问题做进一步的交流互动,这既能展示南开专家教授的风采,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极大兴趣。
采取多元渠道,突出特长考查。为确保选拔具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学校对于有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如获得各种经学校专家认定的专利及科技发明、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优先给予笔试资格。同时,实施“单项优秀自主选拔录取”。在今年的笔试中,学校安排了选测科目。学生在完成基础测试之后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特长在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学科中选择任意一科参加测试,单科成绩优秀者在高考录取中可以进入相关专业学习,其中数学、物理、化学单项特别优秀的学生还可以进入到学校伯苓班学习。该班正是南开为了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理科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而设立的。为了寻找真正有志趣和具备发展潜力的学生,实现自主选拔人才的多元化,学校还继续实施医学、哲学、历史、数学、药学学科的自主选拔录取夏令营,通过夏令营考核进入学校相关专业学习。学校通过对这部分学生的考查,发现这些具有学科特长的学生,由于对相应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培养过程中有着更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
突出特色,着重能力,选拔药学创新人才
中国药科大学
学校始终按照“控制规模、坚持面试,突出特色、着重能力”的工作思路,严格执行教育部相关政策要求,公平公开公正的做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
明晰试点定位,细化申报条件,控制考试规模。2013年,学校将自主选拔录取招生对象明确为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且品德优良、身心健康的高中毕业生,并围绕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学科专业培养需要将报考类别整合为五大类,分别为学科特长-生化类、数理类、信息类、英语类和创新潜质-药学类,取消了不能明显体现我校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要求的报考类别。同时,按报考类别细化申请报名条件,提高申请报名要求,继续限制校荐名额,从而合理控制了考试规模。
完善选拔标准,创新考核方式,健全评价体系。学校多次组织各学科领域的专家教授召开专题会议,就“选拔什么样的人,如何选拔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完善了体现学校特色的人才选拔标准,创新了“多形式面试”的考核方式,构建了“综合评价和分类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从2003年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以来,为保证每位考生都能够与评委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学校始终坚持面试的考核方式。2013年,学校在提高单独面试、小组面试、集体面试等各传统面试形式科学性的基础上,针对以往面试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在“生化类”测试中引入“实验设计操作”环节,即由考生根据考题,运用基本知识,独立设计完成实验。这种面试形式,打破了传统的面试在时间和内容上的限制,使测试内容更加丰富、形象、全面,更贴近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实验设计操作考试,一方面学校能够深入了解考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药学专业必备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另一方面考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校的专业特色和教学特点,结合自身的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更好的选择报考方向。
在创新考核方式的同时,学校积极探索自主选拔录取人才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价和分类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是指考生的“道德品质看中学评价、基础知识据高考成绩、特长潜质依高校测试”;分类评价是指不同报考类别的考生有不同的评价模式,比如说生化类重实践,数理类重思维,药学类重创新等。
公开招生信息,规范工作程序,严格检查监督。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中,学校严格落实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各项要求,按照“工作程序规范化、选拔办法透明化、评价标准刚性化、录取结果公开化”的工作思路,制定条件明确、程序规范、办法公开的招生章程,实行严谨周密、细致完善的工作制度,组建了各学科专家教授评委库,对测试全程进行录音或录像;评委遴选、考生抽签、考试现场、分数统计、结果认定等各环节由纪监审办公室全程监督;录取结果在学校本专科招生网和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充分公示,全面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录取结果公平公正。开展试点工作十年来,学校没有接到一起针对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的投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