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视窗3月20日讯:日前,国家教育部公布了2006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其中,天津市11所市属普通高校和独立学院共新增34个专业。到底几年后这些新专业的“开山弟子”的“市场销路”如何?专业的“新旧”与“名气”哪个更重要?这些问题显然比专业本身更受考生、家长关注。
本科专业数量的逐年递增,使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也给考生报考带来更多选择,但随之而来的也带给人们这样一个疑问:高校学科建设“量”的膨胀,是否真的贴合市场需要?在“量”与“质”的天平上,学校管理者又如何增减砝码,保证学校的发展?
填报志愿:求稳者居多跟风者少
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填报志愿是考场拼搏后的又一场“博弈”。填报志愿的那几天,家长和考生参加各种招生咨询会、不分白天黑夜地研究招生手册,就是为了能在个人喜好和未来发展间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
今年6月就要参加高考的新华中学学生小王是个文科生。她告诉记者,文科生填报志愿,选择范围要比理科生窄,所以就更要看重所选专业毕业后的出路。比如今年外院新增了斯瓦希里语专业,她看着就很新鲜。上网查了查,才知道斯瓦希里语是非洲主要通用语言之一,约有5500多万人使用。她认为,从去年中非合作论坛后,今后中国与非洲国家将有更密切的往来,应该是一个较有前景的新专业。尽管还有几个月才能将“志愿”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但现在她就已经一点点地在积累素材了。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