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座方法花样繁多 不但占座还要占教室
正如“贴条门”中的情况,热门课程所在的教室往往是占座行为的“重灾区”,同时也是各种占座手段的“展览馆”。北京师范大学的小李说,一些普遍受欢迎的课程往往会有很多同学前来旁听,有时旁听人数甚至超过选课同学的数量。学校经常得在开课几周后将一些热门课程调换至更大的教室,但大教室资源毕竟有限,一些课程终究会出现爆满的状况,这样占座现象就不可避免了。
笔者在一家大学生常上的热门SNS网站上发短消息询问各所大学流行的上课占座方式,半小时内就有30余人回复。用课本、书包、水瓶等作为占座工具的情况最为常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雷人”方法:
“贴纸条,写上周几第几节课已有人占座,而且贴得特别结实,甭想撕下来,这样贴一次条就可以管用一学期。”
“在上一节课的课间去教室,把书交给坐在第一排的同学,麻烦他们下课后把书留在桌面上。”
“带手纸或是围巾,总之是长条的东西,一次就能占一排,效率特别高,把整个寝室的问题都解决了。”
“用4张对开报纸分别铺在两排桌子的4个角,把两排都占上。”
“故意放些看上去很恶心别人不会碰的东西。”
除了热门课程占座之外,上自习占座的情况也十分普遍。与上课占座不同的是,上自习占座的地点主要集中于专用的自习教室、图书馆等,而且占座时间也更长,往往是早晨占好座位晚上才撤走,隔夜占座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小蒋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她平常上自习最喜欢去的是“考研专用教室”,“那里环境比较舒服,东西可以放在抽屉里不用搬来搬去,很方便”。但所谓的“考研专用教室”实际上是研究生上课的教室。考研的学生希望得到固定的环境安心自习,而这里舒适安静,离食堂和教室都很近,因此受到青睐。而且只要拿书将抽屉塞满,就相当于是向别人发出了信号:这里已经有人了。于是这里便成了考研一族的聚集地,因此被称作“考研专用教室”。而一些低年级的学生也闻风而来,久而久之,每一个座位的抽屉里都塞满了书本。“只要开学的时候找到一个合适的位子把书塞满,相当于整个一学期那个位子都是你的了。”
随着考试的日益临近,占座大战随之升温,有人已不满足于占据一两个座位,而是采用了更为彻底的方法——占自习室。上海交通大学的小周介绍,校内一些学生社团在获得学校批准后,可以获得教室在某个具体时间段内的临时使用权,用来组织社团活动。有些同学便打着社团活动的名义,在自习室门口和黑板上注明“几点到几点有活动,敬请配合”。当时正在自习的同学往往不明就里,陆续离开,而其他同学看到门口的标示往往也不会进来。接下来的几小时,这个自习室便被耍小聪明的同学独自享用。
教室资源并不紧缺 座位足够为何也要占座
在北大“贴条门”事件中,有网友回帖表示,几年前学校对两栋教学楼进行封闭整修,教室资源因此紧张,导致了占座盛行的状况,但最近一两年座位充裕,但占座情况依然普遍,令人不能理解。不少其他学校的同学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本校教室资源并不紧缺,占座盛行并不是由于座位数量不够。
“谁都不喜欢挪来挪去,如果有一个稳定的自习环境,心情会很舒畅,效率也会高很多。”中国传媒大学的小付表示,之所以占座并不是因为去晚了就没位子,而是想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座位。如果占到一个舒适方便的位子,就可以避免换教室的麻烦,心里会踏实一点,对提升学习效率也会有帮助。
江西财经大学的小周认为,并不是因为座位紧张才导致占座,反倒是因为占座大家才会觉得座位不够用。他告诉记者,自习室里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看上去人满为患的自习室,实际上根本没有坐满:“假设一间教室有120个座位,有100个同学想进来上自习,理论上来讲座位应该是够用的,但大家都不想和不认识的同学挤在一起,所以会习惯性地拿东西占在旁边的座位上,基本是隔位就座。这样一来只有一半的座位得到了有效利用,其他的都被白白浪费了。”
“不管是上课占座还是上自习占座,习惯一旦形成了就很难改变,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能是患上了‘占座依赖症’。”北大的小雷如此表达对“贴条门”的感受。他表示,自己在上大学之前对占座这种行为很不以为然,但大一入学后却发现很多学长学姐都这样做,这在大学校园里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不断的“耳濡目染”中,他自己也逐渐养成了占座的习惯,“虽然自己心里很清楚这是对公共资源的不合理占据,但一旦习惯了占座给自己带来的便利,再想纠正过来就很难了。”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可以说已经做到了‘零占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小胡不无自豪地说。该校图书馆自2003年以来每学期都在校园内发布倡议书,倡导“予人方便,予己方便”,经过几年的持续倡议,目前已经达到了小胡所说的“零占座”的效果。中青院图书馆副馆长郑丹娘表示,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尽管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需要同学们转变自己的想法和习惯。“其实座位完全是够用的,如果每个同学都能明白‘人人不占座,时时都有座’的道理,占座的问题也就完全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