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请对下列文字进行简要分析。
“诸八议者,犯死罪者,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犯十恶者,不用此律。” ——《唐律疏议·名例》
【答案要点】
(1)这段文字的含义是:对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这八类人犯罪,如是死罪,则司法机关必须将其应处死的犯罪事实及其应议的理由先奏明皇帝,并请求交付大臣集议,集议之后,交皇帝裁处。一般流罪以下减刑一等处罚;但犯有“十恶”大罪的,不包括在此范围。(4分)
(2)“八议”制度作为封建法律儒家化的标志之一,于曹魏时期正式入律,从此一直成为封建法律的重要内容。(2分)
(3)唐律对八类特权人物的减免处罚的规定反映了唐律的特权法性质。(2分)
(4)在封建君主专制条件下,任何官僚贵族的特权都只具有相对意义,并以不触犯皇权及地主阶级根本利益为限度,如犯有“十恶”之罪,同样不能减免处罚。(2分)
5、简述《大清律例》的主要特点。
【答案要点】
(1)《大清律例》是欺骗的结构体例,即名例、吏、户、礼、兵、刑、工七篇。(2分)
(2)《大清律例》采用律文和附例的合编结构。(2分)
(3)《大清律例》是中国传统封建法典的集大成者,汉唐以来确立的封建法律的基本精神、主要制度在《大清律例》中都得到充分体现。(2分)
(4)《大清律例》的制定充分考虑了清朝的政治实践合政治特色,在一些具体制度上对前代法律有所发展合变化。
6、请对下列文字进行简要分析。
“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
——《唐律疏议 ·贼盗》
【答案要点】
(1)这段文字的含义是:凡是盗罪经决断后,仍然继续行盗,如果前后三次都应判处徒刑,不是以其中一个重罪处罚,而是处以流刑两千里;如果前后三次所犯罪均应处以流刑的,则处绞刑。(4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