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麦嘉乐:参加学校表演很开心
5月30日,记者见到了8岁的麦嘉乐,他所在的深圳市宝安区公明街道田寮小学是一所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弟为主的公办学校,全校629名学生中有516人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弟。他的父亲在宝安区与人合办一家村办企业,母亲在企业打工。“我希望‘六一’能和同学一起过,这样会很快乐。”麦嘉乐回答得简单而朴实。
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田寮小学举行了“童心飞扬———庆‘六一’文艺专场演出”。麦嘉乐在《快乐的“六一”》作文里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今年的儿童节,不像往年那么单调。距节日还有两天,学校举行了大型文艺演出,同学们自己演出、观看,学校还邀请家长前来观看。
最让我开心的是我也参加了表演——拉二胡。我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二胡,虽然老师说我拉得不错,却没有机会好好地展示。这下,学校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可以好好露一手了,多日来的练习为的不就是今天吗?我穿上漂亮的衣服、化好装,同学们说我真像个小演员,又可爱又漂亮。今天的二胡表演,我感觉发挥了自己的最好水平,我没有让老师和父母失望。我过了一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希望小学学生冉亚东:与爸爸聚在一起真高兴
银川市西夏区华西希望小学五年级(1)班的冉亚东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一两个月才能回来一趟,留下小亚东一个人在家独自上学,独自生活。
这个“六一”是小亚东最高兴的日子,上午全校要在校园里举行隆重的庆祝“六一”表彰和演出活动,爸爸前一天也从几十里外的工地上赶回来了,小亚东激动得久久不能入睡,父子俩交谈到了深夜。“六一”一大早,小亚东就穿上早已准备好的衣服,临出门更没忘记系上一条鲜艳的红领巾。
小亚东几乎是小跑着来到校园的,校园里早已是一片欢乐的海洋。从校长手中接过崭新的蓝色校服,小亚东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他自豪地向同学们展示着自己还没有拆封的新校服,踮起脚尖兴奋地看着演出,还不时鼓掌喝彩。
这天中午,小亚东不用再像往常一样自己做饭了,一进门父亲就准备好了热腾腾的饭菜,这是他很长时间以来吃得最香的一顿饭,他觉得今天是他过得最快乐最舒心的一天。小亚东说,下午学校放半天假,他要彻底地放松一下,找最要好的同学郝龙先去校园操场上踢球,然后到村后的田野上比赛跑步,晚上看动画片。
省城小学学生董绩祥:与“留守儿童”成了好朋友
贵阳市省府路小学五年级的董绩祥,今年过了一个特别的“六一”。
在“六一”节这天,董绩祥参加了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少工委专门为‘留守儿童’组织的“手拉手一起走,红领巾促和谐‘六一’百名‘留守儿童’会亲会”活动。在活动现场,董绩祥见到了与他结对的贵州省大方县黄泥塘镇在拱小学的“留守儿童”刘志豪。
尽管此前大家素不相识,仅凭着胸前的号码牌相认,但不一会儿,天真的孩子们便你一言,我一语,有说有笑了。随后两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画下了对和谐贵州的美好设想,画出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小志豪画的是和父母手牵手地走在阳光下。
小志豪的美好向往在今天也成了现实。最让董绩祥难忘的,正是刘志豪与父母见面的场景。当小志豪还没来得及叫出声就被泣不成声的父母一把搂在了怀里时,董绩祥眼里的泪花也悄悄滑落……
下午,董绩祥和他父母与刘志豪一家还去了贵阳市的河滨公园。刘志豪带来的家乡轶闻趣事,令董绩祥兴奋不已。 ■本报记者 周仕清 陈晓东 朱梦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