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结合生产实践 成果转化立足富民
华中农大“六个一”成果“顶天立地”
本报讯 (记者 程墨 通讯员 王景刚)1月4日,新年上班第一天。华中农业大学的邓秀新教授就风尘仆仆地赶到湖北省丹江口市羊山园艺场,向果农传授柑橘延迟采收技术。第二天回校后他又要连夜奔赴三峡库区,那里的果农正等着他的指导……像邓秀新这样的专家教授在华中农大有一大批,他们常年深入农村,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把科技论文写在农村广阔的田间地头。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称赞华中农业大学推出的“六个一”成果,是真正做到了“顶天立地”,为农民致富带来了巨大效益。
“一枝花、一株稻、一头猪、一支苗、一棵树、一粒豆”,这“六个一”,是人们对华中农业大学近年来取得标志性成果的形象说法,内容涵盖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等研究领域。这些既是“顶天”的最前沿的科技,又能“立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经推广应用后,为农民致富带来了巨大效益。
去年5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与国家扶贫办主任刘坚、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等一行到甘肃和政县考察,正在基地工作的华中农大傅廷栋院士介绍了在和政县进行油菜加代繁殖以及科研成果示范推广的情况,还特别介绍了“在西北地区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得到了回良玉的称赞。
傅廷栋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油菜专家,他发现的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育种实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带领研究团队先后育成双低优质油菜华杂系列、华双系列等10余个新品种,近年来共向湖北及其周边地区油菜产区推广6000多万亩,农民通过该成果累计取得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10个油菜品种,有3个出自华中农业大学。
在江西赣南,柑橘种植已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在1999年,赣南柑橘曾面临是砍是留的问题:产量不高,价钱不好,病虫害多。华中农大邓秀新教授带领科技人员三下赣南,取土、收集果实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摸清了情况。不久,他们再次来到赣南,向当地领导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保留橘园,更新品种,配方施肥,防治病虫害。从那时起,邓秀新每年三五次来到赣南,帮助当地干部作规划,走进农户橘园,手把手地教农民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在他的指导下,赣南柑橘业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仅安远县目前就有柑橘园25万余亩。因为种脐橙,全县果农家家户户买了摩托车,还有不少农户买了轿车或皮卡。
几年来,邓秀新和他的团队共培育和筛选了7个柑橘新品种,在三峡库区和江西赣南等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7万亩,产生经济效益26.5亿元,我国主产柑橘的行政县,都留有他们的足迹。
此外,该校张启发院士在绿色超级水稻的育种研究上,已培育出转Bt基因抗螟虫籼稻“华恢1号”,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出广谱高抗白叶枯病的杂交稻恢复系“华恢2号”,克隆及改造合成了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等一批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水稻功能基因。这些品种一旦大面积推广,将给农业带来巨大效益;熊远著院士选育的瘦肉型猪系列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面向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辐射,近5年累计推广各类优质种猪4.78万头;陈焕春院士研制的预防和控制畜禽重大疾病疫苗,既能对种猪优生优育提前诊断,控制小猪死亡率,又能增强种猪的免疫力,从而减少农民养猪损失;谢从华教授成功解决了马铃薯种薯退化和病毒感染问题。近3年在湖北省共示范推广了脱毒试管种薯6200多亩,并完成了生产中试车间的扩建,还特别针对江汉平原高热地区和鄂西冷凉山区的地理环境,建立起了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
近几年来,华中农业大学还根据农村发展需要,相继建立和完善了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社会服务、市场营销、农业推广等专业,组织学校软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湖北经济建设的决策与咨询活动。由该校科教兴农首席专家组编制的湖北“三农”问题专题研究报告受到了湖北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该报告就“入世后湖北省农业与农村发展若干问题的分析与认识”、“湖北省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与发展定位”、“湖北省农民收入增长的难点及解决办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湖北省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十五”期间,华中农业大学承担科研项目共1334项,其中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植物转基因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66项,部、省级项目479项,国际合作项目46项;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107项;推广各类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150多项,先后被授予实施国家“863”计划先进集体和“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等称号。
该校党委书记李忠云表示,“十一五”期间,学校将主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需求,以提供优质科技服务为契合点,使华中农业大学成为华中地区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和成果转化的辐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