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与房地产市场,是当前人们最为关注、也是争议最多的两个领域。笔者最近越来越感觉,二者之间颇多相似之处。当然作为校园中人,笔者关注点更在大学。
二者相似点一,可曰“量大”。住房每套都得几十上百平米,每平米都得几千甚至万元,如此一套就价值不菲,遑论一座楼、一个小区。加之市场火热,常见媒体公布开发多少平米面积,数目吓人,却也好理解。再说大学,连年扩招,每年新生军训操场都不够用,每人学费都数千(也有上万的),如此算来,总数也大得惊人(尽管从未见有媒体报导过这类数字)。
其二,曰“成本模糊”。关于住宅建设成本,虽然人们千呼万唤,却始终不得谋面。而大学学费标准,据说都已经物价部门核准,但核准依据如何,或学生培养成本如何,有关方面均语焉不详。这样,人们就无法判断其收费标准与成本关系怎样,因此上面只能说“量大”,而不敢妄言“暴利”。
其三,是“高档化”。现在住房建得越来越高档已不必说,大学也是如此。高档办公楼,高档公寓,大理石广场,人工草皮,塑胶跑道,网球场,游泳馆,乃至模拟法庭,感应式小便器,在不少大学并不鲜见。
其四,是“泡沫”。房地产市场有泡沫之说已非一日,而校园内所谓学术繁荣下的泡沫质疑声也越来越大。各类抄袭剽窃造假事件屡有曝出,各种刊物学报交版面费即可发表论文,大量论文著作成果被质为垃圾,其中人自知。
其五,曰“挤出效应”。这一称谓原本来自房市,用以形容日渐高涨的房价对普通百姓的压力。笔者认为也适用于大学。贫困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放弃学业,是一种“挤出”;执著于学术而淡泊名利的非“社会活动家”型学者,在以发表论著、参加学术会议等为主要标准的评价机制面前,常常败阵,也是一种“挤出”。
其六,曰“产业化”。房地产行业的产业化性质无须讨论,而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称谓虽然遭有关部门一再否认,但人们的一再质疑恐怕不是无的放矢。
还有一点,可曰“利益集团”。房地产行业存在着开发商、银行、政府部门等组成的利益集团,已非秘密。这一称谓在大学中虽不常被提及,却并非不存在。钱理群先生在长文《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中曾深刻指出了围绕大学资源(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学术与经济诸方面)的利益集团的生发。事实上大学向官员贩卖学历、举办各类高档学术“交流”会议,甚至无谓的高档校园建设,等等,都有着各种利益关系的活动。
还有一点是大学和房市相似的,可曰“争辩不清”。很多问题,虽然人们明明感觉存在,却总有人(且多以专家角色)出来进行反驳,说没有问题,就是这样,云云。于是问题便纠缠不清,因此各种问题现象继续存在,难见解决迹象。例如,笔者就认为,目前大学出现诸多问题,根本在于它失去了自身的独立精神和超越品质,放弃了与社会的必要距离。当然这也不是笔者一人的意见,但肯定会有人举出“大学企业说”进行反驳,说什么要以就业为导向,要与社会亲密接触啊,等等。如此,大学与房市越来越像,倒是本该如此了。但这也是笔者所担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