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优秀教师资源稀缺,且相对集中在优质中学,由此引得普通中学的学生到优质中学“蹭课”。10月31日,本报的《优质中学来了“蹭课”生》见报后,引来了多方热议。
有人反对有人赞成
家住洪山区街道口的易先生致电本报热线称,他在大学时就曾经四下“蹭课”。他认为学生“蹭课”是好学上进的表现,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予以鼓励和支持,优质中学将他们拒之门外的举动很伤人。“优秀师资应该是一种开放性的资源,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汉口一所民办初中教师称,她每周的课程量为20节,课余还要备课、批改作业,负责班级的各种学生事务。对于“蹭课”学生,她无力接纳。可每每遇到这样的学生上门,她又不忍拒绝,如此一来,自己的工作计划又会被打断。
采访中,一所优质中学负责人坦言,外面来的学生前来“蹭课”,多少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他不赞成。
普校教师很沮丧
“我上届带的班上,有几个优生爱去附近的重点高中蹭课,说实话我们做老师的心里也不好受。”在武汉一所普通高中任教的胡老师称,这些学生去“蹭”了几次课后,就渐渐地与所在的班级“脱钩”了,他们不再跟着老师的步调走。课堂上,他们自己埋头搞学习,就连他们所用的参考书、习题集都是套用省重点高中的模式。私下里,这些学生还对同学们称:“××高中老师的水平就是高,不是我们学校老师能比的。”本校的老师们听到这些后,很有些沮丧。
胡老师说,这些“蹭课”生没能注意到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节奏已经被打乱,在崇尚名师点拨的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基础,最终那几名学生只过了高考三本线。
能否实行“走校制”
在武汉一所高校任教的屈先生称,现今相当一部分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小学中实行教师“走校制”,让优秀的师资定期流动到不同的学校,或是让优秀的教师同时受聘于多所学校,在不同的学校任教。此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择校热”降温。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目前我省只是在部分农村中小学实行了教师“走校制”,走校的教师多是该地区极度缺乏的学科教师,如艺术、体育教师等。
武昌区教育系统一人士称,该区在数年前就曾探索过同区内优秀师资“走校”问题,但学校多、生源多,“走校制”会使教学出现衔接问题,融洽的师生关系也不易建立,师生都缺乏归宿感。基于此,“走校制”被搁置。
不过,也有教育人士表示,优秀教师实行“走校”是一种必然,可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探讨可行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