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我市教师进修学校于2003年8月并入市委党校,这是我市成人教育资源的一次优化整合,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乘着改革发展的东风,经上级批准,今年11月,该校又更名为“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这是建设教育强市的又一项重要成果,也是我市构建“两个适宜”和谐社会进程中又一件大喜事。
市教师进修学校始创于1959年。从建校之初的举步维艰到今天事业的后劲十足,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山教育发展的教师培训之路,为中山教育事业的腾飞,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校之初,该校定位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是一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主要承担本地小学教师中师层次的培训任务。几十年来,该校为中山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为小学培养合格师资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山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教师培训的主阵地,该校既要承担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的学历培训任务,又要挑起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的职务培训重担,同时还要负责各级校长及学校后备干部的培训工作,显然,该校原有的职能和架构已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并入市委党校,为该校搭建了更高更宽的发展平台。目前,该校共有教职员工45人。在33名专任教师中,有18位是具有副高职称的高级人才。硬件方面,依托市委党校现代化的平台,该校的办学条件和行政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目前已初步建构起一个高效、协同、有序的培训体系,搭建了“三规范”即政策规范、管理规范、业务规范的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各部门、各科室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既注重个性化的自主创新,又强调相互间的合作交流,使我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该校更名为“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后,学校的定位也将由成人中等学校提升为成人高等学校。就中山教育事业而言,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校名的更换反映了学校职能的转变,也反映了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从此,进修学院有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他们将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质量、更完善的服务,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两年来,进修学校按照市委的要求苦练内功,精心打造三项重点工程,并以这“三大引擎”为动力,不断驱动我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驶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第一引擎:调研与反思。2004年初,我市启动第二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内容的本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如何开展?怎样使教师培训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培训者在新形势下如何定位?教师培训如何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该校领导和教师面前。通过分析,他们决定从调研入手。2004年3月,该校与市教育局人事科一起,分赴全市24个镇区,就已开展的第一轮以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校长、教师代表座谈会以及书面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了一线教师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此后,该校还多次组织了骨干教师座谈会、新教师座谈会、兼职教师座谈会等,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该校把全体教师组成三个考察组,分赴北京、上海、杭州、宁波、青岛、武汉等教师培训的先进地区学习考察,求取教师培训的“真经”。他们还结合我市教师培训的现状撰写考察报告,提出我市教师继续教育健康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意见,并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形成思维碰撞,凸现新的亮点。 第二引擎:改革与建构。面对问题与困惑,他们知难而上,锐意突破“围城”,加强自主创新,在以下几方面大胆改革—— 一是调整组织构架,优化人员组合。取消原来的学科教研组,整合为中学部、小学部、教管部、信息部,并调整了行政室、教务室、总务室的人员,使人才配置更加合理、科学。教职员工们都能够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充分发挥智慧和潜能,积极主动地为一线教师服务。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建构性地制定了学校教职工工作综合评价办法、工作量计算办法和绩效评价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且进一步明确了部门工作职责和教职工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培训者发挥聪明才智,齐心协力,干事创业。 三是协助出台教师培训文件。结合我市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该校积极协助市教育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中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和《中山市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一轮职务培训第一阶段方案》等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规范性文件,为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 四是创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实现了所有培训课程在线公布,网上选课、确认及在线学习等一系列功能,并为近1.5万名在职教师在网上开设了个人学习中心,迈出了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一步。 五是大力改革培训内容。建构了比较适合广大中小学教师需求的“菜单式”的教师培训专题,供全市中小学教师按需选课,形成了红红火火的教师培训“超市”,成为我市新一轮教师培训的一大亮点。学校还强调要以科研引路,不断推动教师培训课程的科学发展,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加强有效性、系统性。 六是大胆创新培训模式。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增强为一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意识,加强自主创新观念。目前已经建构起专家讲座课、专题培训课、现场探究课、网络视频课等丰富多彩的课程,不断为我市教师继续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七是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建设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专、兼职结合的培训者队伍,形成师训的合力与活力。启动了培训者培训工程: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国内名牌大学深造,提升学历与素质;安排教师到国内外先进的教师进修学院(师训基地)学习,在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博采众长;安排教师到本市的中小学挂职锻炼,既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又能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使培训者真正成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领路人。该校按照有关程序聘请了150多名兼职教师,他们有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有本地区享有盛名的名校长、名教师,还有各级优秀的教研人员。他们的加盟,为中山教师培训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八是完善师训宣传管理。借助学校网站以及中山教育网、《中山日报》等媒体,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宣传,使广大教师逐渐明确培训目的,树立起终身参加继续教育的观念,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第三引擎:实践与开拓。端正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办学方向,有了高效的组织架构以及完善的管理体制,他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真抓实干!两年来,该校全体教职工勇于实践,开拓进取,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教师职务培训:截至2005年12月初,该校共开设“菜单式”教师职务培训专题近4百个,开课1千多场,参训的教师达8万多人次。还成功举办了英语骨干教师暑假培训班、2004年度市级立项课题教育科研方法培训班和8场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报告会。 学历教育:现有学历班11个共700多人,2006级新生已招600多人,在校学历班人数将达到1300多人。针对学历档次提升的需求,2006年拟与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教育硕士研究生班。
教育干部培训:培训了750多名校长及行政干部,协助市教育局组织了46位初中校长到华东师大参加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还开设了镇区德育干部专项培训班、中小学校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幼儿园园长培训班等多个教育干部培训班。 新教师培训:共开设了13个专业32个培训班,培训了近1800名新教师。而且通过增加专家讲座等形式,提高了培训的档次与质量。 校本培训:根据《中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初步建立了校本培训申报与审批制度,先后2次审批了共520多所学校的校本培训申报与验收材料,逐步加强了对校本培训的指导和监管。 英特尔未来教育:承担了我市“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和试验推广工作,两年来共培训1000多名学科教师。 另外,该校还协助市教育局承担了全市中小学教师资格的认定工作,2004年受理了近3000人的教师资格申请,完成了600多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该校校长罗建华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将本着“建设一流基地,培养一流师资,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宗旨,发扬“敬业务实、追求卓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进修人精神,全力打造与教育强市相适应的一流的师训基地—— 不断更新培训观念。随着学校对校长、教师岗位要求的提高,一种新的培训观念将成为共识:自我提高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它不仅是政府行为,更是个人发展的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广大教师主动参与建构的教师培训新态势。 走“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路子,实现“小实体,大服务”的定位。以教研为舞台、科研为龙头、教学为中心,教研、科研、教学三位一体,不仅培训师资,而且指导教研,以教研促培训;不仅组织实施教学,而且挖掘自身资源,依托高校资源,引领科研,以科研促发展。力争使进修学院成为课程开发中心、学习资源中心、学术交流平台,真正实现“小实体,大服务”的功能。 逐步构建“教师进修学院—镇区师训站—学校”为主体的中心适当下移的三级培训网络。学院主要负责管理和指导镇区培训站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镇区培训站根据本镇区的实际情况,整合各学校的力量为本镇区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机会。学校以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为依托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这样的架构将大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好地解决工学矛盾。 全面实施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工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平台,依托信息化平台,统揽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不仅使教师的培训环境实现网络化,而且在师训管理方面也实现网络化,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培训资源优化共享的问题,以及困扰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工学矛盾等问题,实现教师培训的跨越式科学发展。 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拓展全新发展空间。在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谋求学院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培训者们,正以一种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在教师培训这片沃土中辛勤耕耘,在成人教育这条康庄大道上策马驰骋。他们锐意改革,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傲立潮头唱大风”,全力打造与中山教育强市相适应的一流教师培训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