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观察】
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绝不是个案现象,而是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和研究,不仅是关注教师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站在更大的视角去完善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
资料图片:浓浓师生情
6月7日,广州市109中学的考生李紫薇(右)与前来送考的老师热情相拥。当日,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拉开帷幕,在广州市广铁一中考点外,送考老师与考生之间展现出浓浓的师生情谊。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教师子女教育缘何“灯下黑”
做教师的教育不好自己的子女,社会人可能很难理解,然而现实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无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甚至一些知名的教育专家、名教师也在自己子女的教育方面出现问题。笔者把这一现象,称为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现象。
发生在孩子与教师家长之间的教育案例
教授A,某高校领导,笔者的前辈和朋友。多年前,这位教授找到笔者,希望能辅导一下他儿子的功课。这位教授和笔者所学是同一专业,论学识、论社会地位,都远超过笔者,但为何请别人辅导自己儿子的功课?笔者和他的儿子接触后发现,这孩子不仅不听父亲的,而且专门和父亲拧着来。这样笔者不仅要作专业辅导,还要经常和孩子交流思想。笔者经常想,为什么有那么多教师能够很好地教育学校和班级里的孩子却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对教师家长存在逆反心理?
同事B,多年任教高三,是学校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曾教过自己的弟弟和妹妹。说起他当年对弟弟和妹妹的教育和指导,这位教师现在依然愧疚不已:别的学生问问题时,自己总是想方设法讲明白,当学生听不懂时,自己总不断反思讲解方式是否恰当,而当自己的弟妹问问题时,经常问题还没讲完,那边已是泪流满面。他反思说:“是自己对他们有更多的期待?还是觉得这个问题他们早就应该搞懂?总之,自己总是有意无意地用一种训斥和责备的口气和自己的弟妹交流。每次讲过问题之后,我都告诫自己以后不要这样,可是新的交流进行不了几分钟就又故态复萌。”
朋友C,一个具有特级教师身份的教育工作者。由于忙工作和事业,对自己的孩子关注较少。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时,在班里的名次下滑到四十多名,家长会上,班主任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不能整天忙工作,得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再不采取措施,问题就很严重了!”几句话说得朋友C面红耳赤。
“灯下黑”现象的产生原因
分析这一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角色的迷失。教师家长,在学校是教师、是班主任,在家里的身份应该是父亲和母亲。而我们有些教师家长在家里常常是摇摆在两种角色之间,使得自己的孩子经常产生心理错位,无所适从。
二是教师是一个为人梯、为社会奉献的职业,我们有些教师,特别是知名教师,他们把自己全部的爱心和精力都投入到钟爱的事业和学生身上,而对自己的子女关注较少,从而导致自己的孩子得不到及时指导和帮助。
三是有的教师对自己的子女期望太高,要求太高,不考虑孩子的个人兴趣与爱好,而是不切实际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往往会使自己的孩子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愿望。
四是有的教师对自己的子女教育缺乏耐心,批评多,鼓励引导少。久而久之,不仅子女听不进教师家长的训斥,还可能产生对立和抵触的情绪,有了逆反心理也就不足为怪了。
五是有的教师不研究思考教育子女的方法,特别是出现问题以后,不能够客观地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而是一味地指责训斥自己的子女,这样肯定于事无补。
避免“灯下黑”现象的对策
如果以家长的行业作为分析的样本,笔者认为教师子女的“成才率”应该是比较高的。但是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也绝不是个案现象,教师在子女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深入开展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和研究,不仅是关注教师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站在更大的视角去完善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同时,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问题的解决,也有助于保证每一位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本职工作之中。
避免、解决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现象,一是要求教师家长要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和认识,了解这一现象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二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家长,特别是子女教育出现问题的教师家长,要能够对问题的产生原因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和定位,从而思考解决的方法。三是教师家长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心态,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少一些教师的尊严,多一些亲情的关爱;少一些教条的思维灌输,多一些慈爱的情感滋润;少一份苛刻的要求,多一份宽容的理解;少一份批评,多一份鼓励;少一份烦躁,多一份耐心;努力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自然、能安全放飞自己心灵的空间。
希望每一位教师家长对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现象有所了解和认识,也希望同行、专家学者能够对这一现象有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山东省淄博市张店教师进修学校 毕景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