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这是聋人舞蹈演员在开幕式上表演舞蹈《星星,你好》。 新华社记者廖宇杰摄
9月6日晚,国家体育场,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隆重举行。开幕式上,残疾人演员与健全人演员一起,用绚丽多彩、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诠释着北京残奥会“超越、融合、共享”的主题,也向世人传递着自信、温暖与感动。
无论是黑暗中的琅琅书声,还是求学路上一步步艰难前行,在这些残疾学生的梦想世界里,知识都带给他们力量与勇气,其背后是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的变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我们国家有实力为残疾人提供更为完善的受教育机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教育处处长李东梅经历着、也见证着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规模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的历史进程。
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涵
“残疾人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李东梅说,这些年她感受最深的就是对残疾人教育理念认识的提升。
《2007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扶残助学工作,2007年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资助贫困残疾儿童32000人接受义务教育;全国已有近20个省制定了资助残疾大学生的政策。此前的“十五”期间,中央文明办还出资2500万元支持开展扶残助学活动,5000名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因此受益。谁能想象,1989年我国的残疾少年儿童教育是普及义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当时全国盲、聋学龄儿童入学率还不足6%。
“残疾人教育观念的提升、氛围的形成至关重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殊教育处处长谢敬仁,亲身感受到地方官员特殊教育理念的跨越式变革。“以前我们把‘特教’作为‘普九’的一项指标下达,地方官员却并不重视,说‘好孩子都管不过来,哪有时间管残疾孩子?’”谢敬仁说,而现在到基层去调研,地方官员说的都是“残疾人教育得重视。”
在谢敬仁看来,重视特殊教育氛围的形成还要靠实实在在的数据来说话:2001年至2007年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从1531所增加到1618所,学生数从38.3万人增加到41.3万人,专任教师数从2.98万人增加到近3.5万人。“虽然从绝对数量上看并不是飞跃性的,但我国特殊教育规模的这种发展是在人口高峰之后实现的,非常不容易!”谢敬仁说。
残疾人教育事业进程与时代发展相生相伴
“改革开放以后,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特别快。”身为肢残人士的李东梅介绍说,“文革”前后,我国的残疾人教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给我国的残疾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残联在1988年成立之初,就把残疾人教育和残疾人康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李东梅说。
《2007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已发展到1667所,在校的盲、聋、智残学生达到58万人;全国有5234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086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另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1986年至今,仅全国义务教育特教学校及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在校生就从4.72万人发展到41.3万人。
“1984年,中国残联的前身——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之初,接到最多的求助信息就是残疾人考上大学而学校不录取。”李东梅介绍说,现在不但许多普通高校为盲生、聋生建立高等特殊教育学院;从2002年开始,聋人参加普通高考听力免试;2003年,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使普通高校录取肢残学生的限制大大减少。
根据中国残联的统计,到2007年,专门招收残疾人的高等特教学校(专业、班)14个,在校生近2400人;还有近2万名残疾人在普通高校就读,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的残疾考生被普通高校录取的比例为95%。
理念升级推动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
“按规定,每30万以上人口的县应独立建设一所特教学校,但全国1246个30万以上人口的县中,仍有493个县没有特教学校,其中88%位于中西部地区。”谢敬仁说,为了缩小特殊教育与各级各类普通教育间的差距,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中国残联联合发文,从2008年至2011年的3年间,新建65所特教学校,改扩建190所特教学校。
“这一笔专项资金中央就拿出6个亿,相当于1991年至2001年10年间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的10倍,足见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谢敬仁坦言,虽然我国的特殊教育经历了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但区域间特教学校的条件差距还比较大,陕西、河北农村个别条件差的特教学校,全部家当加起来就值几万元钱,而杭州聋校一所特教学校就投入了1.2亿元!
“‘特殊教育’在我国特指针对盲、聋、弱等感官残疾人群的教育,而这部分只占学龄残疾人的1/3。”谢敬仁说,特殊教育的总体格局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如果都放在特教学校接受教育,轻度残疾的学生就会不解渴。而对这2/3在普通学校就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而言,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
“我们不能让‘随班就读’在实施中演变成‘随班就坐,随班混读’,而是要为这部分以肢残为主的庞大的随班就读残疾人群体提供良好的教育。”谢敬仁介绍说,我国2004年开始进行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的试点,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共同形成随班就读的支持保障体系,共提供1500万元的专项经费。首批在全国的100个县进行3年的试点之后,在省域范围内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当初我们在四川省选了3个实验县,给了45万元资金,省里觉得不解渴,又自掏腰包搞了5个省级实验县。”谢敬仁相信,在良好的残疾人教育氛围逐渐形成、相关政策资金逐渐到位的情况下,残疾人教育事业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记者 柴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