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中心联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首都师范大学,经过对中国九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调查,在校内外教育资源共享与互补机制以及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中国儿童中心主任丛中笑说。
据丛中笑28日介绍,此项研究调查以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共选取北京、上海、广州、石家庄、武汉、昆明、淮南、满洲里和鸡西9个城市,调查了学生2915人,教师1937人,从社会环境认识、社会活动、家庭活动与社会关系认识四个维度考察中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发展的现状。
“调查显示,当前中国未成年人道德发展总体达到中等或较高水平,未成年人在校内外生产中的道德主体意识增强,女孩的道德成熟度比男孩更高;拥有多个好友的未成年人、认为同学关系是合作与相互帮助的未成年人其道德发展较好;接受校外教育的未成年人学习方式更主动、节假日休闲方式更健康。”丛中笑说。
调查还显示,教师在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的情况方面表现较好,普遍注重学生的公德、美德及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教师自身的观念意识、品行素养也较好;校内外教师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有所差异,如学校教师更注重学生的道德成长而校外教师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育形式上学校教师更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课堂化,而校外教师更注重在活动中进行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等。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校内外教育资源共享和互补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但仍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和挑战,校外仍受到体制问题、公益性问题、经费投入等问题的困扰,而学校的教育观念、德育工作体系和德育方法仍有待改进与完善。
另据了解,此次调查的具体情况和报告已经汇编成《互补视角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一书,由中国妇女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在28日召开的“互补视角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新闻发布会上,专家呼吁,在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进的过程中,应加强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资源共享与互补。
“校外教育对于未成年人道德发展的作用不能单独出现,但是,校外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优势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发展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汪明主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