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扩招百万引发机制创新
——河南江苏天津超额完成中职招生任务的背后
连续两年扩招百万,在一般人看来,这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数字说明一切:2006年,全国中职招生741万人,扩招100万人的任务胜利完成;多个省份超额完成教育部下达的招生任务,有的地区中职招生数首次超过了普通高中。详解数字的背后记者发现,每个骄人成绩的取得,都与当地在招生工作中的不断创新和全力落实密不可分。
河南:狠抓招生就业工作
2006年,河南省中职招生57.89万人,比教育部下达的55.5万人的招生任务增加了2.39万人,河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刁玉华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秘诀:“我省职业教育工作坚持狠抓招生、就业两个方面,以努力扩大中职招生规模为突破口,推动了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咨询“直通车”活动,是河南省对招生宣传方式的一种尝试性探索。2006年6月底,职业教育宣传咨询“直通车”活动在河南省开展,400多所职业学校、5000多名工作人员分成15路车队,深入到18个省辖市和50多个县(市、区)开展宣传咨询。短短一周就有12万名初中毕业生和家长到宣传咨询现场进行面对面咨询。
拓宽就业渠道,以“出口”拉动“入口”,也是河南提高中职学校报名率、扩大招生规模的有效途径。河南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推介优秀毕业生。去年,该省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为中职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有效拉动了招生工作。
江苏:四项政策宏观调控
2006年,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近十年来首次超过普通高中,全省职普比达到53誜4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3.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76.7%。他们是如何做到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呢?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殷翔文向记者介绍了“四项政策”。
一是加强对初中毕业生生源的宏观调控,确保高中阶段教育升学率。省教育厅明确规定,从2005年起,全省初中毕业生都要参加由各省辖市统一组织的毕业考试,凡不参加毕业考试或中考的均作为辍学,以此作为调控初中毕业生生源的一个重要手段。二是充分尊重学生志愿。保证学生的知情权、尊重学生的志愿选择权,严禁限制、强迫学生填报志愿,严禁未经学生本人、家长同意擅自改动学生志愿和不按学生填报志愿安排投档录取等违规现象。三是由省辖市确定各类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对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严格管理,不得随意突破。如有落榜生,就再进行二次填志愿二次录取。如徐州市划定和严格把住普高录取分数的死档线,合理引导和科学分流初中毕业生升学,职业学校学生连续5年年均递增20%以上。四是建立规范的招生市场。同一类型层次的学校招生,一视同仁。各地不搞春季招生、初三分流或在中考前注册入学等。
既有职普的宏观把握,又处处凸显人性化色彩,江苏省政策导向效果显著,去年,13个省辖市中12个市的职普比超过1:1。
天津:与中西部联合招生
发挥东部和城市优质职业教育的资源及就业优势,开展与中西部地区中职学校联合招生工作,2006年,天津市中职又一次实现了跨越发展。天津市教委巡视员龙德毅说,全市中职招生人数达7.8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人数的53.42%,其中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就达2.5万余人。
为了给合作办学创造便利条件,天津市推出“行政搭台,学校唱戏”、“学校间直通车”等多种做法。天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通过各省份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协商,确定招生学校、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并纳入各省份间的合作规划,组织双方学校进行合作洽谈。至今已分别邀请了甘肃、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等省份的教育行政部门和近百所学校来津商洽合作办学工作,还组织天津市的学校到贵州、河北、四川、河南、山西、广西等省份联系合作办学。在学校层面,天津中职学校则可以直接与西部的学校联系,进行自主合作办学,招生结束后向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部门备案。
此外,天津市还打造了“绿色通道”,把过去一季招生、一次录取的做法,改为春秋两季招生、多次补录;实行灵活、开放的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制度,合作双方签订协议后全年都能注册学籍;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实行奖学金、助学金制度等措施都大大提高了合作办学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