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我创办西安外事学院时,最大的理想只是建一所3000人规模的大学,但到1995年秋季招生时,我们的在校生人数就已突破了4万人。”西安外事学院理事长、院长黄藤回顾学校的发展,自豪中有一丝出乎意料的惊喜。
和黄藤一样,陕西众多民办高校的创办者,在最初都没有想到,民办高校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陕西省教育厅的数字表明:该省现有民办高校及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41所,其中本科院校5所,占全国民办本科院校的1/5,有万人以上规模的民办高校8所。目前,陕西省在民办本科院校数、万人以上规模民办高校数、全日制大专以上在校生数、学校占地面积数和纸质图书数等方面均名列全国前茅。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陕西省一张新的名片。
陕西民办高等教育为什么能在全国一枝独秀?长期以来,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归结起来,有这样几点:
陕西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陕西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高等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十分雄厚,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师资资源和办学经验。
陕西有独特的地域优势:陕西地处中国腹地,交通便利,具有吸引全国各地学子的地域优势;同时,陕西经济发展适中,既不发达,也不落后,办学和求学成本低廉,有利于民办高等教育成长。
陕西办学环境宽松: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初期,政府干涉少,后来支持多,办学环境宽松,政策引导及时,促进了民办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
但在采访中,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都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词:竞争。
黄藤说:陕西民办教育之所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除了西安得天独厚的大环境和个人因素,竞争是民办院校发展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陕西省教育厅社会力量办学管理中心书记李维民,从1990年就开始从事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和研究。他说,竞争中求规范,竞争中求发展,始终伴随着陕西民办高校发展的轨迹。竞争,为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陕西民办高校间的竞争表现在方方面面,从最早的生源竞争,到校园建设的竞争、师资队伍的竞争一直到学校规模的竞争,甚至荣誉的竞争、排名的竞争,各个民办高校,尤其是万人规模以上的名校互相叫着劲儿,互相攀比、互不服气、你追我赶。
虽然在竞争中,也难免相互间会有一些摩擦、有一些不当,但总体来说,长远来看,正是这种互不服气的竞争,使各学校的发展都不断地上规模、上层次、上台阶,促进了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李维民说,竞争在促进各校上规模、上层次的的同时也促使了民办学校发展的多样性。他说,陕西民办高校已初步形成了各校一面、各具特色、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新局面。
也正是在竞争中,造就了一批民办教育的领军人物。李维民说,相互竞争中,陕西陆续涌现出一批德才兼备、思维敏捷、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民办教育实干家。这些实干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陕西民办教育的领军人物,对全省民办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位熟知各民办高校领军人物的人士说,这些领军人物虽然个性、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有精力旺盛、积极进取、勤奋努力、锲而不舍等共同特点。显然,这些特点,都是在竞争中磨砺出来的。领军人物身上在竞争中磨砺出来的活力,促使各个学校都呈现出强大的生机,生机和活力带领陕西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黄藤如是说:“竞争是陕西民办院校能够发展和得到生存的条件,如果没有竞争,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可能死水一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