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记者林世宁,实习生魏烨,通讯员李宇红报道:11月3日,“血液汇生命,爱心校园行”———2012年“红十字校园行”系列宣传活动在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启动。来自9所高校的志愿者与广东省红十字会一同向在校大学生宣传造血干细胞知识,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挽救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血液和骨髓一起捐了”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志愿者曾同学,早在几个月前就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队伍。“当初本来只是想献血,但听到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索性就两样一起献了。”很快,就有一名患者与曾同学的血样匹配成功,接到消息的曾同学坚持了自己的志愿,将骨髓捐给了这名患者。由于患者信息严格保密,曾同学至今不知道有关患者的情况。“只能祝福他早日康复。”
在采访中,曾同学还告诉记者,“很多人一听到骨髓捐献,就以为要钻骨抽髓,非常害怕。”实际上如今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已经抛弃了“钻骨抽髓”的老办法,改从外周血中采集。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新的采集方法是通过肌肉注射动员剂,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再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最后用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简单、安全,至今没有引起捐献者伤害的先例。另外,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复制的能力,“捐献少许造血干细胞不会损害健康,却能挽救一个人濒危的生命。”曾同学觉得很值。
志愿者样本只有150多万
“罹患白血病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超乎常人想像,而他们所需要的,可能仅仅只是你身上的一点干细胞。”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吴同学说,在今年3月,她与另外一位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李同学刚刚完成一次捐献,如今她俩都是造血干细胞服务队的志愿者。
随着科技发展,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血液病患者康复的希望。然而,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有白血病患者400多万,而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样本却只有150多万,由于造血干细胞匹配的几率极小,捐献成功的仅仅只有305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与患者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失衡,因而社会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队伍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