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记者梅莹 通讯员周丽薇、黄伟、杨卫红报道:教职工每月都要面临考核,优秀者涨工资,差评者将被降薪或解聘。3年前,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引入这一企业化的“末位淘汰制”来考评该校教师,引来反对声一片。前日,该校董事长陈卓国在教职工大会上再次重申这一制度,又将其推向风口浪尖。
制度:差评4次就下岗
据介绍,商贸学院的这一考核制度被命名为“二七一制度”,即在每月的考评中,20%的老师能被评为优秀,70%为合格,10%为不合格。与此同时,优秀者的奖金、津贴上浮20%,合格者保持不变,不合格者则下调20%。在一年的8次考核中,若有4次不合格,该老师将被调岗甚至解聘。考评指标包括教学态度、课堂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4个方面。
评价体系中,学生督导打分占30%,系领导意见占40%,12个专职教学督导占30%。据学工处处长王丽坤介绍,该校的教学督导均为返聘其他高校的退休教授,“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去听课,打分比较公平也具有权威性。”“学生给老师打分,是老师教学成果的直接反映,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互动。”一张姓辅导员说。
据了解,“二七一制度”实施后,该校已有多名老师因数次差评被调离原岗,甚至有老教师因不满该规定而愤然离职。
老师:差评指标是否合理?
“如果每个老师都工作得不错,那每月还有差评指标是否合理?”土木学院教授王世琪原为湖北工业大学老师。她告诉记者,在以前的学校,对老师的考核一般是一年进行一次,评分体系也没有这样严苛。“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后来也慢慢接受了。”一老师表示,对于每月10%的不合格硬性指标,有些院系采取“轮流坐庄”,使老师免遭“淘汰”。“这样何显公平?”王教授说。
还有老师表示,一些老师是靠和督导拉关系顺利评上优秀,“没有公示,属于暗箱操作。”某专业一党支部书记说,一方面,该制度的考核是在各部门、院系内部进行,并没有根据各部门机关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规定,使得评定结果有争议;另一方面,考核小组的执行力不够,有些没有照章办事。
但更多老师表示,实行淘汰制后,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岗位的稳定性受到威胁,评分结果还和经济利益挂钩,教师容易形成危机意识。”
学生:大部分没有打分权
据记者了解,在此制度中,有权利给老师打分的,只是每个班前十名的学生或是班干部,大部分学生并无权利给老师打分。
该校大一学生小刘说,他们班有40余名学生,只有少部分给老师评过分。“我不是班干部,成绩也不够好,从没机会给老师打分。但我觉得如果要考核老师,应该是全班学生的权利,我的意见不能被别人‘代表’了。”
另一大一学生小吕说,“我觉得打分其实是一个很形式化的过程,我就从来没给老师打过低分,学生给老师打分能对他们产生太大影响?”
学校:设举报箱把“经”念正
“经没错,但有的‘菩萨’念歪了。”对于饱受争议的“二七一制度”,陈卓国表示,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他说,今后学校将设举报箱,一有投诉将严厉查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