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在科技就是生产力的今天,院士无疑是生产力最有力的推动者,是无可争议的高端人才。作为闻名全国的科教大市,院士数量居全国第三。而院士们往往埋头做学问,少为人知。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为您介绍身在南京的两院院士,让您一睹院士风采。
出生于文风昌盛的文化胜地,从小就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长大后却成了盛名远播的工程院院士,并且注册了一家又一家企业,成为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他就是南
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徐南平院士。
44岁的“娃娃院士”
徐南平院士现任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化学工程学科首席教授,主要从事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是我国膜领域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5年,年仅44岁的徐南平院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江苏省最年轻的院士,被称为“娃娃院士”。徐南平院士是南京工业大学教师中产生的第四位院士,也是我国化工高等教育一代宗师时钧先生的第15位院士弟子。
陶瓷膜产业化探索者
对徐南平院士的采访是从他研究的“膜”开始的。什么是膜?徐院士指着办公室的纯净水打了一个简单的比方。
普通水之所以成为可以直接饮用的纯净水,是因为“膜”过滤了水里的杂质、细菌等有害物质。“膜”就像一个筛子一样,只不过它的孔比筛子的孔小很多,用微米、甚至纳米来计算。
这种技术被广泛运用于食品加工、水质净化、环境治理、制药工业、化工与石油化工等领域,用于产品的净化分离。
徐南平的研究主要涉及在膜领域的陶瓷膜。徐南平说,早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就掌握了陶瓷膜技术,但那时这种技术只用于高端领域,属于国家机密。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就是利用陶瓷膜技术分离出了铀235和铀238,制造出了举世震惊的原子弹。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将陶瓷膜技术运用到民用领域。而我国与东方国家的铀分离采用的是金属膜,因此陶瓷膜的研究一直为空白。
上世纪90年代,博士毕业的徐南平成了我国陶瓷膜技术产业化的探索者。
院士来自“文都”桐城
徐南平院士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的安徽桐城。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是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坛200余年,拥有作家1200余人,创作传世作品2000余种,是中国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作家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
出生在这样一个文化胜地,徐南平小时候就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虽然家乡“贫穷落后,一片萧条”,但文化的氛围却“根深蒂固”,村民干农活休息时都坐在草堆里、大树下看《三国演义》。
印象最深的就是过年时,每家每户摇摇欲坠的房门上都挂着一副崭新的春联,春联大部分都是村民自编、自写的,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春联上的字都特别漂亮,他最喜欢在雪地里挨家挨户地跑着看春联。
高二分科“弃文从理”
但受传统文化熏陶成长的徐南平最终却成了工程院院士,徐南平说,这缘于高二时的分科。他那时其实对文科很感兴趣,很想学文科,但他发现选择文科班的都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成绩好的都到了理科班,不愿意被说成差生的他便弃文从理了。
合肥工业大学本科生、上海化工研究院硕士生,1989年12月,徐南平在南京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完成了博士学业,留校开始从事膜技术的研究。
徐南平在陶瓷膜领域从零开始,艰苦创业,参与并组织了我国三代陶瓷膜生产线和重大应用工程的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工作。熟悉徐南平的同事说,那时候经常看到徐南平半夜一个人在实验室做实验。
经过徐南平与研究所同事的长期努力,他们的科学研究通过成果转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8年和2002年,他们分别创建了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最近他们又准备在化学园区注册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徐南平说,今后他们打算,每年利用新的科技成果注册一两家公司。
把创建的企业当“小猪”
工科教授“摇身一变”又成了企业家,而且还干得有声有色。久吾公司1998年成立时仅有50万元注册资金,1999年增资扩股时资产评估价值却达到了1000多万元;九思公司2002年注册资金仅有100万元,目前已拥有3300多万元注册资金和5000多万元资产。
在创办企业的8年时间里,徐南平对商人和企业也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同对商人三个层次的看法:惟利是图的奸商;主张共赢的儒商;广播爱心的佛商。企业的创建者对企业持何种态度?
他认为有三种心态,一是把企业当老婆,别人多看一眼都不行;二是把企业当儿子,别人觉得漂亮可爱,看看可以,但绝不可以抱走;三是把企业当小猪,养大一窝卖一窝,甘为他人做“嫁衣”。
徐南平是企业的创建者,他属于“把企业当小猪”的那种。久吾公司创建1年、初步成型时,徐南平把它转让给了安徽的一家上市公司。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既做科学家又做企业家,科学家的成果需要转化,创建企业是成果转化的模式,是一种实现成果转化的手段,而当这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科学家的使命就完成了。
“科学家就应该傻一点”
“科学家就应该傻一点、呆一点,不要太聪明,要能静下心来搞研究。”徐南平说,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智商,任何人都不能奢望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比别人更勤奋。人生最重要的是不怕困难,咬定目标不放松。徐南平博士毕业时还不知道陶瓷膜是什么,但一钻就是16年;成立公司时更不知道该从哪入手,但他买来《公司法》仔细研读。
“创新需要积累,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会有新的想法”,徐南平说,他是带着一批优秀的教师和数十个研究生研究陶瓷膜一个方向16年,如果做得不比别人好,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全国有上千万个科技工作者,每个人都向着自己的方向努力,不要半途而废,即使只有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的人达到国际水平,中国的科技何愁不发达?国家何愁不富强?
■新闻附件:
徐南平小档案
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是我国膜领域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国防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计委产业化专项项目、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等研究项目40余项,近十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发表期刊论文近200篇,其中被SCI、Ei检索论文119篇,编写及参编著作3部。
申请专利21项,有15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部刘永龄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曾获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奖、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首届“创新创业人才”等荣誉称号,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培养人选、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省优秀学科带头人、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