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报考在线 >> 新闻资讯 >> 高等教育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经济时报:高校教育“成本”因何成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4

彭兴庭

一年高达数百亿元的大学收费,竟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是根据什么标准收的。新华社记者最近采访了大量教育界人士,试图探究大学收费的标准,却发现这是一团乱麻。培养成本该是多少?个人应当分担多少比例的教育成本?热门专业收费可以上调,为何不见冷门专业下调收费?多年一直潜心研究教育问题的熊丙奇教授认为大学收费有三个难解之谜。(《新京报》2005年12月29日)

看着一栋栋富丽堂皇的大楼拔地而起,大学的各种收支中何止三个难解之谜?在2005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算了一笔账,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一个本科生4年花费的费用,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为了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不少家庭卖牛、卖地、卖房子,卖完祖产还得卖血,甚至有些父母,因为筹集不到学费而走上了绝路。这样的故事听得多了,让我每一次经过我们学校新盖的教学大楼,总会联想起在家“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

现在有些专家说要核算教育成本,何其难哉。毋需说这个“成本核算小组”来到某个高校,将面临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就是高校的一校之长,恐怕也很难具体地说清学校培养一个本科生到底需要哪些钱。此外,即使核算出了教育成本,那又怎么样呢,高校依然有各种理由和借口来否定。学校要扩张,要盖教学大楼,有些高校甚至几亿、几十亿地欠着银行的贷款,这些钱总得还,政府的拨款有限,而社会的捐助更是九牛一毛。结果,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还得摊到学生身上。到时候他们当然可以说,这也是教育成本。

在狠狠地贷款以后,就圈地办新校区修大道盖大楼。就拿我所在城市的高校来说吧,几乎每所高校都有新校区。一个并不发达的中部城市,单一个大学校门动不动就要比拼“亚洲第一”,校园土地面积更是一个比一个“广袤无垠”,而里面的教学大楼,更是极尽奢华之能事。据说,现在许多学校每年的学费收入,只能还银行的利息。学生说学费越来越高,高校老师说待遇不升反降,而学校本身也是“入不敷出”,有苦难言。在这样的情况下,去算学校培养学生的成本,怎么算到最后都只能是一笔糊涂账。

高校成本为何成谜?一直以来,不管是理论界还是政府物价部门,对高校培养学生的成本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错误理解。一般来说,高等教育成本是由教职工工资、离休退休人员费用、奖贷助学金以及公务业务费、设配购置费等。其实,这在高校的实际运作中远远不是如此,例如,一所高校的大型基建项目,他的受益者显然包括使用期限内的所有学生,这种成本由谁承担?其实,当初“教育产业化”的口号一呼百应的时候,就埋下了今天高等教育收费“畸高”的祸根。

现行的高校收支中几乎没有什么硬约束,土地想怎么圈就怎么圈,房子想盖多豪华就盖多豪华,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在开支上缺乏远见和成本意识,只想着短期内能够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更可怕的是,这样的疯狂举动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默许。“大跃进”的结果,就是今天这样的局面,学校眼巴巴地看着学生口袋里的钱,这样的学费焉能不贵。

[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普通文章浙工大机械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成为
    普通文章2011考研人数或超140万 报考北大人数创
    普通文章天津大学2011年考研报名人数近2万 创历
    普通文章江南大学考研报名人数飙涨 连续5年递增
    普通文章2011年乌鲁木齐市普通高考29日起报名
    普通文章两港校2011年内地扩招 香港中文大学将招
    普通文章高校本科专业新目录2012年高考正式启用
    普通文章海口高考分5步进行 报名拒代报
    普通文章河北省今年7.4万人报名考研 比去年增长
    普通文章湖北今年10.3万人报名考研 武大报考人数
    最 新 推 荐
    推荐文章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戏剧节目评选
    推荐文章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名单
    推荐文章[图文]2008美国顶尖大学最新综合排名
    推荐文章内蒙古2008下半年自考继续实行网上报名
    推荐文章四川高考延考区本科各批录取控制分数线
    推荐文章[图文]陕西:2008高考网上填志愿 数学英
    推荐文章过来人谈北京公考:亲历08年国考 备战08
    推荐文章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冬季联合招
    推荐文章中国毕业生出路最好的十所大学
    推荐文章教育部:2008年高考科目时间安排公布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