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目光常常为名牌商品所吸引。本报记者 鲍效农 摄
中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而中小学生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又是他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他们发展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人们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有所改变,“教育消费”、“消费教育”等观念也在教育领域凸显。
中小学生消费现状令人忧
高消费越来越“高”。我们的孩子现在似乎越来越懂得享受:“吃讲美味”、“穿讲名牌”、“玩讲高档”。现在中小学生穿的衣服和鞋,背的书包上百元的极为普遍;出入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台球厅、西餐厅、大商场习以为常;车接车送,用名牌、流行款式手机的也不乏其人。尽管有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消费档次稍低一些,但孩子消费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也不小,难怪有不少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真是养不起了。”
消费盲目,“崇洋”“媚外”。孩子们相信名牌,主要是外国名牌,对中国名牌兴趣不大,有的特别指定要买与外国明星有关的牌子。不管自己的长相和身份,也要蓄个“罗纳尔多”的发型。要么前额一撮头发长,后脑勺几根长发飘。看电影要看外国大片,听歌要听港台流行歌曲。缺乏对中国传统饮食的认同,对麦当劳、肯得基、西饼屋倒情有独钟。不顾健康,追求“时尚”,造成畸形消费。如不少女孩为了身材苗条,盲目减肥节食,营养摄取不足致使骨密度不正常。至于费用高风险大的增高手术、整容手术,受“皮肉之苦”也不怕。
攀比消费。在许多中小学生心里,服饰成为区分身份等级的标志。同样是名牌,还比一比价格的高低;都是用车子上学,还要比一比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还是小汽车;在食堂买饭菜也比一比谁吃得好。一些小孩谈恋爱,也有“竞争”,花销上有的“打肿脸充胖子”,充当“款爷”。毫无意义地攀比消费,却不知浪费的是父母的心血。
消费结构不合理,重物质轻精神。许多父母周末打麻将,小孩上网;大人逛商场,小孩去精品屋;大人进餐馆,小孩吃麦当劳。休息日要么睡大觉,要么看电视,把有限的闲暇时间浪费掉。很少利用长假或周末去逛书店,或旅游、健身。北京可谓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了,有报道北京人的文化消费占其总收入的比例还不到15%。网上一篇文章说:我国中小学生家庭中没有订阅任何报纸的占34%,没有订阅任何杂志的占42%,这当然是父母的责任。问题是现在我们的孩子手里有钱,但大部分不用来买书买报买学习资料,而是用于买零食、买饰品、看电影、上网。孩子们还有不少人情消费:考试得第一请客,比赛得奖请客,今天心情好请客,家里父母有喜事请客。
中小学生的不良消费方式不胜枚举。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是广告媒体的宣传诱导,是社会物质商品丰富了,等等。但相对而言,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家长的影响,是消费教育的滞后。
消费教育家长首当其冲
家长的畸形消费通常指“五色”消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成风。吸毒赌博属黑色消费,特别是赌博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家长富裕了,花钱大手大脚,浪费消费、迷信消费、炫耀消费、黄色消费,孩子耳濡目染,有样学样当然也不奇怪。许多家长追求物质生活,把房子、位子、票子、车子作为衡量身份地位的标志,子女很容易受其影响。
另外就是家长的补偿心理。许多家长当年日子过得苦,现在生活好了富裕了,不忍心孩子再像自己当年一样受穷,于是对孩子往往有求必应。有的家长认为现在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挣的钱不给“独苗”花给谁花呢。家长对孩子溺爱娇惯,孩子养尊处优,不知生活还有愁滋味,长大后适应社会的能力也相应较差。
那么,应当怎样对中小学生进行消费教育呢?
家长首先要明白,消费教育并不是花钱教育。消费教育是使孩子们正确认识钱与物的价值与关系,善用钱,懂得生活。
如家长教孩子用好零花钱,可以与孩子商量,制订一个计划,提出意见让孩子参考,替他们分析判断,让他们作出选择,把钱用在刀刃上。让他们把花的每分钱记录下来,然后检查哪些钱是不必花的,哪些钱花得物有所值。家长还应因势利导,教给孩子一些消费知识和维权知识。
家长不能溺爱自己的孩子,要让他们尝尝生活中的苦味道,把消费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鼓励孩子通过正当劳动获得一些收入,而不是孩子做点家务就给酬劳,成绩考好了就给奖励。比如,夏天小孩爱喝饮料,可以让孩子把塑料瓶收集起来去卖掉,自己使用过的书看过的报、家里买电器等的包装纸壳收集起来也可换点零花钱。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利用寒暑假打工,虽然收入不多,但对孩子良好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大有裨益。
要引导孩子合理储蓄。美国教育家指出,父母可在以下方面促进孩子经济成功:当孩子超支时,不再给他们额外的钱,使他们从预算限制中认识到超支的后果;帮孩子建立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并建立一个支出储蓄计划来达到该目标。特别是压岁钱的处理,现在许多孩子过一个春节,所得压岁钱少则几百,多则上万。压岁钱实为家长的人情,孩子得来全不费功夫,花起来也毫不心疼。家长要引导孩子拿出一部分储蓄起来,存到一定的金额,可以实现孩子买“大件”的愿望。也可以引导孩子“富”则兼济“天下”,拿出一定的钱来周济贫困的同学,这对孩子爱心的养成,责任感和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形成都有好处。
学校如何进行消费教育
要加大学校教学秩序管理力度。如:禁止在校园内摆设摊点,禁止小商小贩进入校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杜绝假冒伪劣食品、玩具、文具、影像进入校园,禁止在校园内或附近买卖烟酒。
要把消费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如与消协联系配合,带领学生参与消费和消费活动,让学生作市场调查,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质量报告”等节目。组织参观,请人作专题讲座,如生活小常识讲座、饮食营养知识讲座、中国饮食文化讲座、购物常识讲座等,使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和氛围中增长感性知识,同时获得理性知识。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闲暇时间少,因此学校更要对学生进行闲暇消费教育,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调节好自己。学校要创造条件,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图书馆,周末可组织学生看电视电影、逛书市等,让中学生有限的闲暇时间过得既轻松又有意义。
总之,消费教育是市场经济为学校提出的新课题新任务。学校要转变观念,更新教育内容,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生存、竞争、发展的能力。(西藏拉萨外语学校 张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