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吸引海归人才到主动出击招募,从“硬邦邦”的人才招聘大会到海归协会的人文关怀,反映的不仅仅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革新,更是政府角色与思维的转变。
面对不断加剧的人才竞争,如何才能更好地吸引海归回当地创业与工作,中国的领导者们经历了一段长期的探索过程。从一开始的优惠政策倾斜到大举兴建各种技术开发区,再到如今大力提供巨额的启动资金,各省市可谓使尽了浑身解数。现在看来,这种“资金+环境+政策”的组合模式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我们也应注意到,近年来各城市在吸纳贤才的战略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模式。
主动出击 锁定人才 掘取海归资源“原始股”
如果说原来城市领导者的逻辑还仅仅限于把家里的投资环境搞好以吸引创业人才的话,现在为了与最优秀的海归资源建立直接联系,他们往往采取更加积极灵活的战略。各省市纷纷组织大型的人才招聘团赴英、美、澳等高校及科研机构招聘以取得人才争夺战的主动权。今年10月,江苏省人才交流合作洽谈会就在英国伦敦举办,吸引了来自全英各地高校的近300名中国学生学者参加,海外学子与城市领导者之间进行了直接有效的沟通。
网络上的大型招聘平台则可以使政府与海归的交流渠道变得更加经济高效。天津在今年举行的海外人才智力网上招聘洽谈会就实现了招聘过程的网络化,从投递简历,到咨询,面试全部在网上进行,并且还首次利用多点多地视频技术在不同海外分会场之间进行互动交流。
而广州市更是将目光锁定在仍在留学的准海归的身上,以图掘取人才资源的第一桶金。他们于近日举办了新一期的留学归国就业辅导活动,请专家或成功人士为留学生们分析现在的就业形势,指导面试技巧,分享创业成功经验。
组建区域性海归协会 增强海归凝聚力与归属感
政府组织招聘形式虽好,但难免有点生硬的感觉。一些在海外学习了多年,已经有所建树的所谓“高端海归”也许需要一些更加温柔、更加感性的方式来唤醒他们对祖国,故乡的归属感,归国学子联谊会的出现就很好地扮演了这一角色。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校友会、归国学子联谊会、海归协会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仅11月,常州、成都、中山等地就相继建立了类似的组织。应该说,这些组织有的是民间自发组成的,有的却是地方政府在幕后起到了主要的推手作用。它们以“报国情”、“创业情”为联系各方的纽带,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增强了海归人群的稳固性与凝聚力。在分享信息深化感情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宣传招募平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当地的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而地方政府也丝毫不掩饰其对一些半官方海归协会所寄予的厚望,在常州市留学归国人员协会的成立大会上,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就表示,该会是联系留学人员与创业创新的“特种部队”。
从被动吸引到主动出击招募,从“硬邦邦”的人才招聘大会到海归协会的人文关怀,反映的不仅仅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革新,更是政府角色与思维的转变。如何更好地实现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结合将是地方政府下一步应该思考的问题。(张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