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今年从省城某高校文学院硕士生毕业,她最初的理想是留在高校当教师。听说某高校准备要3名文学类的教师,她就去报了名。到面试时她傻眼了,和她同时报名的有十几名博士生,还有数十名硕士生。高校显然希望要博士生,她最终没有被录取。又听说某高校要招聘16名辅导员,起点就要硕士生,她又去报了名,和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名校的硕士生一起参与了竞争。由于竞争十分激烈,她最终名落孙山。
既然好一些的单位竞争激烈,小王准备退而求其次,向一些中学和公司投了求职简历。一所中学通知她参加了面试,虽然对她的学识和讲课风格比较赞赏,但最终还是没有录取她。校领导对此的解释是,以前学校也曾经招聘过硕士生,但往往三两年之内就“跳槽”了,学校怕留不住人。某中专学校则开出了宽松的条件,只要愿意来就能留,合同一年一签,月薪900元。但小王去应聘时发现,实际上学校是录用本科生,不愿要硕士生。一家公司的老板接待求职的小王时,听说小王是硕士生,连忙推辞说:“水平高了不一定适合我们公司的岗位,我们这里愿意要专科以下的。”
上竞争不过博士生。以前曾对硕士生开出优厚待遇的单位,如今纷纷把橄榄枝伸向了博士生。下竞争不过本科生。在一些干具体工作的岗位中,硕士生在就业竞争中又常常输给本科生、专科生。小王的很多同学都遇到了和她一样的尴尬,至今她的同学中还有近半没有找到工作。个别专业的硕士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一些硕士生毕业一两年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逐渐出现。一些硕士生感叹,硕士毕业还不如本科毕业时找工作容易,真成了“高不成低难就”。
某高校一位老师认为,一些硕士生就业遭遇“高不成低难就”的尴尬,原因十分复杂。随着研究生连年扩招,硕士生、博士生的数量大大增加,就业竞争也就更加激烈。再者,很多用人单位更加务实,希望找到一些能适应工作创造效益的员工,而不再愿意找学历高却难以安心工作的人才。
“至今还很少听说哪个硕士生进了单位后,很快适应工作并干出名堂的,现在的硕士生适应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济南市槐荫区法院的张华硕士毕业后到法院工作,已经有了几年工作经历的他对就业很有感触:一些硕士生往往上学时心高气傲自命不凡,就业碰壁时又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对自己很难有个正确的定位。他认为,用人单位对硕士生的期望值比较高,硕士生在上学时应该克服浮躁的心态,打好扎实的功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就业时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敢于从一般的事情做起,并很快干出成绩。只有这样,硕士生就业才能突破“高不成低难就”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