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12日上午开始,高三学生就要开始填报高考志愿了。怎样才能每分不浪费地上个理想大学呢?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北京高校招生这座独木桥中,过来人建议考生不妨走出北京去看看,在全国各地搭建自己人生的多重立交桥!因为外面的大学同样优秀,何况还有许多优惠政策保障。
同等分数能上更好的学校和专业
近几年外地院校积极在北京投放招生计划,外地本科计划占北京高招本科总计划的四分之一还要多。如果考生立志上本科院校,但又不考虑外地院校,无疑缩小了选择的范围,加大了竞争的难度。
“外地高校老师普遍反映,北京考生见多识广,多才多艺,无论在学习能力上还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都有突出表现,很多外地大学非常愿意招北京生源,甚至不惜分数低点,志愿靠后点。”丰台区招生考试中心赵咏萍说,“因此,北京学生在录取时确实占有一定优势,相同的分数,进不了在京的一流大学,却能选择外地的一流大学;进不了北京的本科院校,却能进外地的本科院校。以同样的分数考生报考外地要比选择北京高校层次高一些。”
同样水平的外地高校确实比北京的录取分数线相对要低。“以2006年为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理科录取分数线都高于660分,中国人民大学643分,北京师范大学623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27分;但与此同时,全国排名很靠前的南京大学的调档线仅为603分,复旦大学仅为623分,上海交通大学633分等。”北京逸思国际教育机构教育资讯专家分析指出,排除一定的分数波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学生报考京外院校的竞争相对较小、成功系数较高。
多年负责高招录取报道的记者也发现,在每年的高招录取过程中,由于北京学生过于集中报考本地院校,从而导致京外高校线上生源不足,经与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协商,这些高校同意还可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下,按志愿适当降分提档,降分幅度控制在10到20分之内。
根据北京市2007年高校招生报名和计划汇总工作情况显示,今年北京报名参加统一高考人数为109876人,全国共有785所高校在京招生,招生计划总数为78436人,其中外埠院校招生计划为15814人,占计划总数的20.16%。
外地上大学 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今年春季前,在一家杂志工作的苏毓发现,在武汉上大一的儿子回家来,有许多细节变化让她和爱人都感到意外。“如洗完澡后,内裤、袜子自己顺手就洗了;吃完饭,很自觉地收拾全家的碗筷;回学校时,将许多自己穿不上的衣服鞋子带走,说要给几个家庭贫困的同学……”苏毓笑着说,“看来我把儿子送外地上学算是决策对了。”
现今的考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很多孩子缺乏自主、自立、自理的能力。“到外地上大学,让孩子们去经受锻炼,学会适应,学会独立,学会思考,将为日后走上社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办吴刚老师说,“现实情况也证明,在外地
院校学习的北京学生,绝大多数成长发展得很好,是各个院系的佼佼者,回来后让家长刮目相看。”
多项优惠政策保证学生回京就业
以前,考生报考外地院校,怕的是户口回不来。现在,考生报考外地大学,相关的政策从就业、户口迁移等方面都作了保障。
“北京市为了鼓励考生积极报考外地院校,对家长比较关心的户口问题制定了政策。”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有关负责人说,“学生大学毕业后户口无条件地转回北京,另外大部分外地院校录取北京生源并不要求转户口,如果接到的录取通知书上注明考生需要转户口,那是因为录取通知书是大学面向全国各地生源统一印制的,家长向录取院校询问,绝大部分院校会回答北京生源可以不转户口。即便是有些院校为了管理方便,要求北京生源转户口,学生毕业时,户口也会通过正常渠道转回北京。”
另据介绍,出京上大学生源毕业后可享受特殊就业服务。凡是被京外高校录取的北京考生,都可得到北京市人事局发的京外高校北京生源就业联系卡,毕业当年凭联系卡与北京市人事局联系,获取就业信息,经过双向选择,得到就业机会。
近七成北京考生考虑报上海、深圳、珠海等沿海开放城市高校
在“五一”黄金周期间被调查的近3000名考生和家长中,有67.99%北京考生考虑报外地高校。在回答“是什么因素促使你考虑报外地高校”时,73.32%的人主要考虑到“外地著名高校比北京著名高校的录取分数低一些”,有28.74% 的人觉得“好儿女当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有22.38% 的人觉得“到外地上大学可以边上学边旅游,很新鲜”,21.69%的人认为“离开父母去外地上大学可以免听父母的唠叨,是成长的必经过程”,而有16.7%的人是认为“父母觉得那所外地大学不错”。
但是,在回答“是什么因素让你不想到外地上大学”这一问题的时候,位列前五名的影响因素依次是:44.49%的人“担心将来回北京找工作难”,34.29%的人“担心将来毕业回北京的手续麻烦”,31.84% 的人“担心安全问题”,30% 的人“舍不得离开家人和朋友”,另有24.49%的人认为“外地求学就业都很难”。
在具体回答“哪里的外地大学比较吸引你”的问题时,有74.32%的人考虑选报“上海、深圳、珠海等沿海开放城市”,另有27.72%的人觉得香港、澳门地区的高校不错,也有22.62% 的人在考虑“重庆、成都、武汉等长江沿岸的城市”。
关于“了解外地大学”的途径和手段上,71.72%的人还是通过“上网看高校网站”,有30.3%的信息来自高校的招生简章,而有20.71%的学生和家长还是通过“参加外地高校来北京的咨询活动”来决定是否报考该校。
在被问及“你对外地大学的总体印象怎样”的时候,有58.27%的人认为“外地著名高校很多”,29.05%的人认为“很多外地著名高校的学术气氛比北京更浓厚”,特别是21.67% 的人觉得“有些沿海高校的专业设置比较新”。(邓兴军 律竹)
原载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