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9月7日电 题:痴情职教写春秋--记山西省长治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张素珍
记者 李建平
新学期开学,山西省长治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张素珍忙得不亦乐乎,学校搬进了新校区,在校生规模也达到了近4000人,一切欣欣向荣。
而1995年张素珍刚接手学校时,却是另一番濒临倒闭的情况:学生只剩下几十人,教学设备陈旧老化,校舍教室破烂不堪,办学经费严重匮乏,毕业生就业无法保障,教师工资长期欠发。
老师们纷纷跳槽离校,一些单位也以优厚待遇向张素珍抛出了橄榄枝,可是她没有离开。张素珍告诉记者:“选择留下来,除了肩上的责任感之外,还因为我看到了中职的前途。我曾经去农村考察过,当时农村的初中生毕业后,考不上高中,就无学可上。如果有一个像样的中职院校,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就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状况。我也去企业看过,他们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很高,可是没有对口的人才。这让我觉得职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
张素珍说干就干,雷厉风行。上任后,学校的教室需要整修,她自己动手粉刷墙壁;暖气设备需要维修,她亲自下手拆卸;冬天取暖的煤拉来了,她二话不说第一个上车卸煤,满身是煤灰,脸黑像“包公”。
1997年,学校急需修建综合教学大楼。面对资金不到位、场地无着落的困难局面,张素珍多方奔走,上请各级领导支持,下求兄弟单位帮忙;刚从建筑设计院出来,又到各个施工队考察;吃住工地,不入家门,十多次累倒在工地上,终于确保了新生按时入学。
学校条件虽然改善了,学生的出路开始让张素珍忧虑。一位在校成绩优秀的会计专业学生,被推荐到她朋友的企业工作。几个月后,朋友给她打来电话:“这孩子不是我们不想留,可是现在都1996年了,会计条例早改了。你送过来的学生学的还是1983年的教材,跟我们的需要完全脱节了。”